9月27

2012年買下的第16本書。

那天到萬里尋寶,發現這本書的時候就想起了電影《Up In The Air》。記得第一次的觀後感是還不錯。後來無聊看電視時發現正播放著該電影,因此又安靜坐下再看一次。只是,那一次看完以後,心理不知覺地問候了他人的媽。一邊關上電視一邊納悶著,關於這樣的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究竟是甚麼時候,到底對當時的我來說有甚麼還不錯的細節?雖然這是近期的事,但,當在書店發現這本《炒魷魚株式會社》,說著的都是關於一個專炒人魷魚公司員工的故事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把這本書給抱回家去。

回到家,不到三天時間,就不小心把整本書給k完了。

果不期然,書上的故事比電影《Up In The Air》有趣多了。

電影《Up In The Air》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小孩子,努力建造一棟宏偉異常的城堡。然後把全世界都隔絕在城堡外。然後,有一天,城堡被逐漸瓦解,而小孩就被自己的城堡給打敗。炒人魷魚只是個幌子。就算把主角的工作換成另一份甚麼都好的工作都不是問題。總言知電影主要描述的就是主角。

至於《炒魷魚》這本書,則描述更多關於被炒魷魚的人的個案。在日本這樣一個,一份工作就做一世人的環境下,為甚麼會淪落到被炒魷魚的地步。而被炒魷魚的人又持著怎樣的想法來面對被炒魷魚這件事。對我來說,這樣的故事吸引人的點在於,我無法想像,若把炒人魷魚這間公司設置在大馬,會是怎樣的狀況。(想像一下,讓炒人魷魚的員工去和政府高官面談。“實在是有些難以啓齒,不過,我認為您也許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到外面世界去嘗試另一種新的可能性。”。。。)也許有些失禮,但同樣的對話,對不同的人說可未必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在書中,大家都因著各自的原因而不想離職。在現實中,碰上的人都曾經因著各自的原因選擇離職。

“因此,要說您對於現狀相當滿足,並且對於未來充滿期待,我個人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相信的。您覺得呢?”
“或許真的如你所說的也不一定。可是這社會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很多人都是耐著性子渡過每一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方式。”
“很抱歉,我現在說得不是其他很多人,而是池田先生您本人,對於自己的現狀有何看法?請不要模糊焦點,這對您並沒有任何幫助。”

在書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套哲學。有的人,處於尋找中的姿態。有的人,果斷並專注。有的人,清楚知道自個的喜好及能力。有的人,純粹讓慾望給牽著鼻子走。也許在不一樣的時間點上,我們都會變成不一樣的人。也許在某些時間點上,努力未必就能夠換來心目中的回報。但,很遺憾的是,最總我們還是得繼續努力下去。因為我相信,因果報應,並非只是單純說說的老套話。

6 thoughts on “9月27

  1. Pingback: hydroxychloroquine test resul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