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坐船,坐长途巴士,坐船,坐车,坐飞机,坐车,坐船;
三个星期内,进了两次岛,回了两次家,出了趟400公里远的远门;
也许今天还在看着天色担忧,明天就在长途巴士内昏睡;
今天还在电话都无法打出的内陆地方过夜,过两天就在临海购物商场内唱K;

没写日记的这些日子一样漂浮不定。只是有些事经历多了开始越来越习以为常。早前很多未知数开始转化成资料记录在案。最近因为一些文书工作开始整理过去几个月哪些充满汗水和泪水的记录,才发现,所做的哪些不擅长的事,使用的资金再小,都无法让自己好过。反观最近,从策划开始一手包办,毫无困难就完成的一场远行(也有种感觉,只要离开岛上,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的轻松感)。开始渐渐摸清所谓的定位,这样很好。

最近很多事情开始往好的一面发展,渔船在船长的照顾下慢慢恢复运作,也接了预期外的生意;等了四个月的签名终于发了下来,耽搁这四个月的工程终于可以继续动工;一直多说少做的另一个工程,开始接收到不一样的声音,反对的,疑问的等,固然如此,我却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之成长。

没出门的时候,尽情地宅在室内做些没营养的事。总在一边鄙视着自己的不长进,一边窝在沙发上种马铃薯。出远门以前,到某公司开会,开完会以后,在天黑以前到某酒馆喝两杯。话题转换从某人独自去美国旅行到交通管制的差异。隔日带着两位退休人士进岛,非本国人的两人,在这过着比当地人更当地的生活。他们可以起早到1小时车程外的小镇吃早餐,也去过各个小镇的tamu(沙巴道地早市)等。从岛上出来,出远门公干,住进世界闻名的homestay。有别于沙巴其他著名景点,人们来这里志工旅游,体验道地的生活。听着住宿家庭述说着过往的旅客,来自日本的,澳洲的,欧洲的等的客人,有别于闻名世界的强国旅客。不禁想起,以前总在思考旅行的意义,但是,却从没认真思考过个人和整体其实是相互影响着,从思想到言行举止的差异都会影响着旅游的本质,反之亦然。后来,离开homestay,停留山打根半天一夜。想起居住在此的一个表姨。以前总觉得,只有外国人才会在退休以后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做些工作时不会做的事。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周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表姨到各地自助旅行,拥有比自己还丰富的背包经验,这里走走哪里看看,偶尔回家。一个星期后,接待某集团小组到岛上。见面以后才发现他们的身份背景和想象之间的差异。听着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才默默想起早前前主任说的所谓corporate base和community base的对比。

坦白说,待在这行业的时间越长,接收到的讯息越广,才发现为何之前的生活圈子只存在着差不多的工作和朋友之间诉着差不多的苦还有每天循环着差不多的思想。我们都知道世界无奇不有。但我们也有一种意识说那些无奇不有都是荧幕上的剧情,字面上的画面,和自己接触的生活终究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隔膜。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就算有一天看见了也还是需要时间消化才得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