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怎样都说不过的Diana F+

记得以前在Lomo店打工时,当中知名度最高的除了LC-A+就是Diana F+吧。
因为价钱比LC-A+友善的多,又多设计兼多配件。可以分开来买也可以一次过买一整套。
但,说老实话,我真的不建议第一次玩胶卷就要玩Diana F+这个看起来挺吸引而其实一点都不好搞且失败率超高的玩意。

第一,Diana F+使用的是120底片。

市面上最普遍看见的是135底片。120底片比135来的大张一点,容纳的细节比较多,若把照片放大,想当然尔使用120底片的照片会比较好看。以数码来说120的dpi比较多,所以不怕放大。

看到这,若你觉得,是这样的话当然选120比较好啊。干嘛选135?就算是买数码相机也好,当然选mega pixel高的相机啊。

但,以个人意见来说我却觉得实在是没这个必要。
1. 135底片有一层又厚又硬的壳包着。底片在冲洗以前是见光死的。除非真的是零知识的人才会不知道把底片拉出来谋杀。相反120底片有的只是外一层纸内就是底片那样卷在一个spool外。也就是说,可能一个不小心,底片卷松了,底片就漏光了。就这点来说,135底片会比较容易照顾且安全吧。
2. 至于说到底片的大小,说真的,现在的人,有几个人会把照片洗出来?就算拍了1GB的照片,更多时候嘛不是摆在电脑看或放上网就了事。最多也是把照片洗成4r size放进相簿就是了。谁会花钱,洗成16r以上的照片来摆?以135的底片来说,print成A4 size也不是大问题。那,对一般人来说135 和 120 也没差吧。
3.一卷135底片,市面上普遍流通的都是36张,价钱介于RM10上下。
一圈120底片,以Diana F+这架机来说,可以拍12或16张。看好,是12 或 16张。不是12-16张。差别在于,选择拍12张就是12张,选择拍16张就是16张。不多也不少。就算有少也是技术问题。而价钱差不多都是RM15以上。

如果,如果说你还是觉得Diana F+有趣,还敢敢大声说:怎样?老子就是喜欢挑战。

说真的,这真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我无权阻止。也许你真的很厉害。可以征服Diana F+。
但,以个人经验来说,Diana F+的失败率不是普通的高。
在那段时间,我使用过的Lomo相机有LC-W,Diana Mini, Holga 135, Holga 120cfn, Fisheye 2, Supersampler, Pop 9, UWS, Lubitel 2, 使用次数不少失败率最高的非Diana F+莫属。
若要比较可以拿差不多类型同样使用120底片的Holga 120cfn来比,说真的我也不明白什么原因,同样是玩具相机,使用Holga 120时拍出来的照片都蛮耐看的。就算不小心整个机背盖脱了出来还有照片看。反观Diana F+,拍了不下10卷,有几卷可以说完全blank。另外几卷,有几张可以看就可以拍拍手欢呼了。但印象中把胶卷装进Diana F+就是有强烈地把钱拿去烧的感觉。

以上仅属个人意见,若有冒犯请多多指教。

p/s: 说了那么多,其实还蛮羡慕那些使用Diana F+然后拍出美美照片的人。但,在再次失败的打击下,我也不懂什么时候才有那个勇气,把家里那部Diana F+拿出来拍照。

7月18 – 一样的日子。

[一] 回到清迈
那天,上飞机,下飞机。
在等待下一班飞机前消磨时间。
吃晚餐。看之前下载了却一直没时间看的电影。打之前打到一半却忙起来就没时间继续打的游戏。阅读买下好长一段时间却一直无法读完的书本。吃早餐。
然后再上飞机,在飞机起飞前就闭上眼睛睡个不省人事。

[二] 喧闹的继续喧闹,安静的继续安静
当我认认真真醒来睁开眼睛时,才发现隔壁坐的原来是欧吉桑而不是欧巴桑。
看了手表的时间指着马来西亚时间早上九点半。
窗外的风景除了白云还有山和袖珍屋子稻田等,密密麻麻地延伸至远方。
说真的,就算是这样的时候,我依然还没有搞清楚马来西亚和泰国时间的差别究竟是早一小时还是迟一小时。
毕竟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只要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明白。
翻开笔记本内除了头一天住宿的地址外,其余的都是前些日子游荡的点滴。
原来啊,无论绕了多远多久,还是一样会绕回同样的一条路上。
继续以同样的调调行走着。

[三]累了就休息饿了就找东西吃
大约一小时后,来到这间台湾人在清迈开的Guest House。
登记以后进入房间。小小的单人房,窗外就是一间学校。
因此呆在房间内的时间就会听见老师教书的声音和学生读书的声音。
就算是这样却也不觉怎样,毕竟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就不会让外来的因素给影响。
反之心乱的话再安宁的环境都是不安分的。
安顿好行李后,就拿起地图往外逛。
走过小巷,跟着护城河转,逛逛便利店,经过菜市场。。。
有些事,习惯就是习惯,并不会因为时间久了而改变。

[四]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这一次,背在包包内的不再是mjuII而是FM2。
而选择放弃轻便的mjuII的原因却简单地让人想发笑,
聪明的傻瓜相机虽然会方便,却可能会让人变得更笨。
也许最初会觉得,相机嘛还是简单一点比较好,越简单要要烦恼的事就越少。
再后来,认知的越多,越发觉得太聪明太简单的相机不是不好,只是可以控制的太少限制就越大。
就因为mjuII号称最聪明的傻瓜机,所以基本上就是按上电池装上菲林就可以对焦拍摄的全自动相机。
在拍了一卷又一卷后会发现,因为太简单了反而搞不懂那机到底在搞什么。
不懂,为什么大太阳下拍出来的还会曝光不足。
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张的细节可以这样清晰那张同一卷差不多环境拍出来的细节却让人很想撞墙。
有时候,在低光源的情况下,过长的曝光时间兼手持的关系,以为会糊掉的照片却没事。
另一些时候,也不是太暗,曝光时间也没有很长兼手持的关系,怎样都觉得再糟糕的情况都可以了这张应该没事吧,而结果出来,却让人开始怀疑自己真的那么差吗?
零零总总的结果,还是用回fm2好了。
虽然有点麻烦但至少还有那么丁点信心的保证。

7月16-半满的旅行包包

[一]
后来,一切好像渐渐变成了习惯那样。
忽然的行动,定下机票和住宿;
有时和自己,有时和朋友,有时和陌生人;
必要时就上网搜寻资料,没必要时就在等待中忘记;
直到出发时半满的旅行包包;
再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适应。
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继续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二]
而这一次的目的是清迈。
时间只有区区那两个星期。
行程依然没确实的计划,有的只是那粗燥大概的路线。
也是去年末说好要走,却胆怯临时后悔没走过的路线。
勇气会因为时间的前进而增加吗?
我想不。
我需要的,只是那丁点的勇气,来定下机票。
还要那丁点的勇气,不去找伴同行。
然后再多丁点的勇气,别去想太多。
这样,就够了。
剩下的其他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

[三]
话说起来,也不是说非要搞孤僻不可。
只是有时候,和人一起旅行的次数多了,就会开始想念独自行走的日子。
在这一两年以来,去的神山,河内,台北,清迈,Langkawi,和停泊岛。
每一次都是和一大伙人或一两个人同行。
就算每一次的出走都有个中愉快的地方。
但,每经过一次旅行,想独自走走的欲望越发强烈。
直到那一次,和C诸多阻碍的讨论中,终于让自己下定决心。
没办法了,再拖延下去也不是办法。那就这样吧。
先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一趟,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

[四]
因此,我在店里因为装修而忙乱的可以的时候离开。
再次,去满足自己的任性。

[五]
也许,总在独自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才愿意学会承担责任。
别一直当一个只知道到处去玩然后生活只是得过且过的死小孩。
但,生活从来就是个解决想解决的问题总是比解决不想解决的问题来得容易的东东。

七月二日 – 明明

【一】
2012过一半了
时间继续往前走着
世界依然没落幕
说好的末日呢?

【二】
那天重看了一遍《Repo Men》
电影的开场白依然如此吸引人。
how can anything be alive and dead in the same time?
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好像时常听见的俗语那样,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还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那究竟活,还有死,该如何定义?

【三】
西藏,尼泊尔,西雅图,还有日本。。。
有关那些如今无能为力而只能等待适当时机的欲望
我不知道,这些欲望究竟会让末日给打断还是让不再执着的脚步给淡化。
最终怎样的结果才会让人悲哀多一点?

【四】
说实在的,悲观比乐观更容易让人不再那么悲观。
因此,当我悲观地想着,有一天,我始终还是会离开这里的。
如此想着想着,原本低落的心情好像就没那么落魄了。
那些原本无法接受的事情,好像就变得没那么让人难受了。
而一旦我开始乐观地接受了一个环境时,
以为日子真的可以如此轻易过下去时,
悲观的决堤往往轻易让人丧失抵抗力。
最终还是一样落荒而逃。

【五】
当你知道A+B=C是最安全的结果的时候
你会继续尝试C+D+E+F的未知数
还是继续贯彻着A+B=C的安全模式?
有时候,总会害怕无法承受未知数的变卦。
更多时候,还是会害怕安全地带内的无聊。

[六]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慢慢累积着那些可能会用到,却从不曾派上用场的事物
然后有一天,那些累积下来的分量,忽然不见了!
是你的话,会伤心吗?
也许会,也许不。
更大的可能是,最终连自个儿都想不起,遗失的清单究竟有多详细。

6月22-比拍照更重要的事。

敲了一晚上的文字不见了。
因此我决定重新再敲一遍。

【一】
六月十二日,花了大约七个小时的时间,登上3319m海拔高的山腰。
当天夜里,因为过于恶劣的气候而无法登顶,只好继续呆在过夜的屋子里待天亮。
次日,再花上约三个小时的路程回到山脚timpohon gate。

【二】
若不是kiasu心态作祟,我会花上多长的时间回到山脚?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因为kiasu,不想再成为他人的负担,而不断督促自己往前进。
一路上不断超越着他人。
也不不断被他人超越着。
看着歪果人轻轻松松跨越梯级往前进。
看着山青背着大包大包的行李上下。
看着陆陆续续出现往上爬的登山者。
我只是跟着自己的步伐,一边心想着宁愿走石头路也不甘愿走梯级,一面好像小孩子那样蹦蹦跳跳地下着梯级。
想起上山时貌似走了并不长的一段路时间却已往前跨进一大步
下山时却全然相反地好像走了好久时间却被下了放慢咒那样不怎么往前进。
因此开始起了挑战自己的念头。
在11.30am之前可以抵达吧?我心想。
4km。。。3.5km。。。3km。。。
也许因为一个人的关系,一切就好像平时逛街那样惬意。
看见亭子也不再如前一天那样急着停下休息。
反而不留恋地继续走着。
偶尔才停下喝口水,吃包巧克力。
身上的雨衣也不时穿了又开,开了又穿回。
半路再停下把adidas kampung脱下换上凉鞋。
一切是那么地顺利那么地轻松。
直到最后1km。
该死的最后1km。
我不想停下,也不敢停下。
就算饿了。开始觉得累了。甚至跌倒了。
也没让我停下休息。
都说了我很kiasu。

【三】
11.45am。
我躺在长椅上,喝着热milo暖胃。
等着另外七个朋友的归来。
那天,
我比登山导演迟一个小时抵达。
也比最后抵达的同伴早一个小时到。
哈哈哈。

【四】
6月14日
早上醒来,登山后遗症开始发作。
我想,若当天早上吃早餐时我没有改变主意决定留下
就不会看见当天晚上
当Chris在1984买了双鞋后拿到九个人的固本
让我们到Bella餐厅叹茶时
因为那区区矮矮两级的梯级,而痛苦地扭曲着身体
让人光想起就笑瓜的场景。
真是太好玩了。

【五】
后来,啊船就问我,这次没上到山顶,还会找机会再上吗。
我没考虑就说,这是一定要哒~~

【六】
再后来,回到家时,上了非死不可就和阿宅大叔聊着这次的登山。
他说,这次没上到真是太可惜了,不如明年去时再一起上山吧。
我说好啊。。还怕大叔真的打算自己一个人上呢。

【七】
正如大叔说的,虽然有时登山的过程真的是痛苦地让人无法形容。
但每座山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经验等着让人来体验。
无论再痛苦都好,还是会对其中的滋味念念不忘。

【八】
知道吗,这次的高潮,并非上山的痛苦,也不是下山的自在。
而是下山前,本来打算在山顶求婚的chris,改成在过夜小屋内对ave求婚。
那一刻,说真的,确实是过份感动地让人想哭。
(悄悄说一句,想哭的并不是我一个。)
意外呗~策划了近乎一年的求婚记~
最后动感结束。成为大家的笑料。
开心的笑。乐滋滋的笑。欢天喜地的笑。
也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欢笑的一段记忆。